艺术馆、博物馆里能珍藏赝品吗?当然敢。不过对于这个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却得出了不一样的答案:“不仅中国,整个东亚都缺乏好的艺术博物馆。近年来中国大学的艺术馆、博物馆建设很快,但现在急需的不是网红展出,而是展出美术史的展出。
如果有适合的复制品,将不会对美术史教育十分有协助。”11月2日,由北京艺美公益基金会和北京论坛联合主办的第十六届北京论坛尤其活动“艺境汇”在北大百年纪念讲堂举办。
北京论坛是由北京大学等牵头主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艺境”是北京艺美公益基金会创始人陈铉美创立并多年溶解的一个理念,就是指《易经》中吸取启发,执着以当代艺术、此时此地的艺术作为媒介的精神境界。本次论坛以“东亚当下:本土化和国际化之间”为主题,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校长金惠淑,北大艺术学院院长彭锋,纽约日本协会美术馆馆长神谷幸江,韩国独立国家策展人李大衡,中国美术馆研究部副研究员、策展人柳淳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中间美术馆馆长卢迎华等中日韩学者、艺术实践者环绕东亚当代艺术交流展开了横跨领域、跨学科、跨文化的探究与交流。
“在新的全球化语境中思维东亚艺术发展十分有意义。”对于中日韩三国艺术的交流,范迪安深有体会。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东亚尤其是中日韩三个国家艺术交流十分频密,范迪安说道,那时候大家有很多联合的话题,尤其是对于当代艺术的迅猛发展,东亚当代艺术的国际形象,这些大家联合担忧的主题,做到过许多展出。
但这些年范迪安找到,中日韩三国当代艺术的交流较少了,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东亚的当代艺术去找将近新的发展动力,大家缺少联合关心的话题。不过在另外一个领域——日本的动漫和韩国的游戏,为中国获取了一种新的艺术生产模式,是跨学科、横跨领域甚至跨文化的新交融。“这是我们要面临的当代世界分解的一种新的文化语境。
由此,大家要在两个方面共同努力:一是充分利用好东亚自身的文化资源,尤其是思想性的资源。中日韩三国都有非常丰富的艺术传统,而且在艺术观念上和艺术形式语言上有许多联合的特征。第二,东亚有一种工匠精神传统,譬如陶瓷、丝绸、木雕、漆艺等。从观念到技巧,从材料到作法,东亚艺术有很多共同性,不仅有一点我们爱护,而且必须把它活化为当代艺术创作的能量。
如果需要把东亚的这些传统观念展开当代性的切换,这种艺术就不会需要产生新的话题。”他说道。
东亚分享的文化传统及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也是金惠淑注目的焦点。谈及东亚艺术,西方人有一个印象就是缺少想象力。为什么不会让他们产生这样的点子?金惠淑指出,这和东西方的文化基因有相当大关系。西方艺术和东方艺术的哲学基础有所不同,西方美学有一个最重要概念是仿效,要体现现实。
但是怎么定义现实?谁的现实更加准确?是传统的绘画还是毕加索的立体世界?现实在这里呈现一种悖论。金惠淑指出,西方的二分法将世界和人分离,而东亚侧重承传——孔子承传前人,但又不是原原本本的承传。在这样的文化传统下,东亚艺术不侧重体现不存在,而侧重展现出内心世界。
金惠淑以古代的《岁寒图》为事例,一棵杨家泊,从西方视角看有可能实在一般,但东亚人不会实在这样的作品很有意境,几乎不同于西方侧重表现手法的传统。她说道,中日韩的文化都在兴起,看上去相近,但也有很多有所不同,期望东亚艺术家强化交流,建构出有更佳的文化。对于东亚艺术的发展,卢迎华特别强调其在国际视野中扮演着的角色。2012年时,卢迎华被韩国光州双年展邀,是双年展的六位亚洲女性策展团队中的一员。
她感叹:“我们亚洲人对亚洲一点都不感兴趣。”她找到,她们这些来自亚洲的策展人,辩论问题时都看著欧洲、看著北美,谈论的往往是欧洲同仁在做到什么、北美艺术机构在做到什么,却对彼此之间的工作一点兴趣都没。“也就是因为这样的一种经历,亚洲对亚洲自身的这种冷漠、这种狂妄,让我急迫地返回亚洲的工作语境来思维:为什么我们自己屏蔽了自己的经验?为什么我们自己不看自己,不谈论我们自己,而且对彼此没任何的兴趣?这背后是什么样的一种思想框架?”也于是以因为这些原因,卢迎华现在工作的中间美术馆既特别强调植根于中国,同时也特别强调国际性视野:“这个国际性的视野,不只是指我们经常辩论到的、被普遍化和内化的欧洲、北美视野,这个国际性包括了亚洲,而且我特别强调亚洲是国际视野当中十分最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来源:yy易游体育全站app下载安装-www.pinjianshenghuo.com